
“老不正经”蔡澜的人生观,不是“吃吃喝喝”这么简单
文/宫殿楼台
多储蓄人生经验,死而无憾
6月27日,蔡澜微博发布消息:我们敬爱的蔡澜先生于2025年6月25日(六月初一),在亲友陪同下,于香港养和医院安详离世。遵从先生意愿,为免叨扰亲朋,不设任何仪式,遗体已火化。
蔡澜和金庸、黄霑、倪匡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因为玩心太重、挑战世俗陈规陋习,在《今夜不设防》节目中与黄霑、倪匡穿着睡衣,端酒杯与明星聊美食、谈风月,传闻至少交往过61位女友等惊世骇俗之举,被观众视为不务正业、老不正经。这样一个人物的离世,自然又引爆了人们对他通透率性、洒脱豁达人生的关注。这些天,网上到处是对他生平的回顾以及对他人生金句的解读。
在大家通常的印象里,蔡澜是酷爱和谈论吃吃喝喝的老顽童,是大名鼎鼎的美食家,和电视台合作推出了多档美食节目,还是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实际上,他的成就更为丰富。金庸评价他:“见识广博,琴棋书画,酒色财气,文学电影,什么都懂。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更可说是第一流的通达。”

倪匡曾调侃蔡澜:“这样一个人,来自哪一个星球?在地球上多久了?看来,是从魏晋开始的吧。”在蔡澜身上,不乏阮籍、刘玲这些魏晋名士自由不羁的影子。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人生这本无字书,每个人也有着自己的见解和活法,蔡澜的回答是:“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吃得好一点,睡得好一点,多玩玩,不羡慕别人,不听管束,多储蓄人生经验,死而无憾,这就是意义吧,一点也不复杂。”
在蔡澜这里,人生的意义就是如此简单,他不跟你高谈阔论类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人生弘旨要义。许知远在《十三邀》节目中问蔡澜:“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这些东西该怎样平衡?”蔡澜笑眯眯地回答:“吃吃喝喝才可以平衡。”

这样的回答,不就是“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市侩哲学的复制版嘛。但是从老顽童蔡澜嘴里说出来,肯定不是世俗意义上吃吃喝喝这么简单。许知远又问蔡澜:“在这个时代做一个享乐主义者意味着什么呢?”蔡澜说:“你想通了什么都可以。”蔡澜所阐述的“一点也不复杂”的人生意义,应该是他想通的结果。“吃得好一点,睡得好一点”不过是具象化的表现,“我叫蔡澜,听起来像菜篮,买菜的篮子,所以一生注定得吃吃喝喝”也是戏谑的成分,而“多玩玩,不羡慕别人,不听管束,多储蓄人生经验,死而无憾”才是他更看重的意义。
在“一本快乐的回忆集”、自传《活过》中,蔡澜记录了他的一次经历。有一次乘坐夜机,突然遇上了强烈气流,旁边的外国乘客吓得面色苍白,死死抓着座位上的扶手,而蔡澜却悠哉游哉地喝着香槟。气流结束后,这位邻座像是不服气地盯着他问:“你死过吗?”蔡澜笑着摇摇头:“没有,但我活过。”
实际上,蔡澜并不是天生就讲究吃吃喝喝,他进入美食圈纯属偶然。一次,蔡澜的父亲从新加坡来香港看他,他带父亲去茶餐厅吃饭,等不到座位不说,还遭到了侍者的奚落。回去后,蔡澜写了一篇批评的文章,发在了自己的专栏上,结果受到很多读者的喜欢。由此,开始了一发不可收的美食品尝和写作历程,吃出了名气,从美食玩家变成了行家,把兴趣变现成了他后半生的志业。
蔡澜钟情美食,却不贪食天价食物。他十分接地气,有时自己背着布袋,逛菜市场购买食材,亲手烹制美味。在品尝美食、撰写食评过程中,蔡澜更注重的是自己的思考、自己的体验。每一篇食评,他要吃过五家餐厅对比后写出来,甚至要修改四五遍,保证文章里没有半个多余的字。
宏观看人生,微观过日子
蔡澜写道:“跟整个宇宙相比,人生不过一个刹那,凡事不要那么纠结,只问快不快乐。”从这话,可以约略探视到他通透人生观的由来,似乎有些“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味道。
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写了一本叫做《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的随笔集。她在书中写道:“就连整个人类在这个浩瀚的宇宙中也只是一粒微尘,就连整个地球在宇宙中也只是一粒微尘而已”,“人之所以无法参透,还是因为没有真正的宏观视野。只要能够让灵魂之眼站在空中俯瞰大地,就能将天大的事情看小看轻,就能够让心中的千钧重压变作鸿毛。因为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看,人类不过是宇宙尘埃。而一旦能设身处地,就能感同身受。一旦将自己真正定位为一粒宇宙尘埃,就没有任何的尘世事情还有一点点的重量,因此可以释怀。”
我等凡夫俗子,往往为红尘琐事、现世功利所羁绊,活得辛苦困顿,而蔡澜、李银河这些眼界通透、居高望远的大咖们,往往不畏浮云遮望眼、拨开迷雾见真容,对人生有着非同寻常、超凡脱俗的见解,活得相对自在轻松。若是我们也能和他们这样,从宇宙的视角、从宏观的角度来俯瞰、审视一下身边琐事,大概也会超脱、澄澈得多。

或许有人担心:以宏观视角来审视人生,会不会看破红尘、万般无趣,陷入颓废、虚无?
李银河对此阐述:“当我们已经明明知道人生最终无意义之时,为什么还要徒劳无功地去追寻意义?答案在于,人生无意义这一论断只是宏观的论断,是整个人类及其活动在宇宙中的定位;从微观的角度看,每个人的生命还是有意义的,对他自己有意义,对周边的人有意义。对于个人来说,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快乐而充实地度过每一天,好好享用自己这几十年的光阴和生命。”
李银河的意思很明确,既要有宏观的视角,也要有微观的视角,也就是要辩证、全面地来看待,宏观之下看到的是整个人生在浩瀚宇宙中的无意义,而微观之下看到的是每个人具体而鲜活的生命过程以及组成生命过程的每一个日子,就像蔡澜所说“吃得好一点,睡得好一点,多玩玩,不羡慕别人,不听管束,多储蓄人生经验,死而无憾”。
宏观视角,可以让我们超凡脱俗、空灵飘逸,看淡得失荣辱、功名利禄,追求内在的宁静淡泊;而微观视角,又让我们回归七情六欲、红尘烟火,来体验人间的悲欢离合、柴米油盐,去吃吃喝喝、养花种草、吹拉弹唱,去奔赴山海、拥抱诗与远方,去“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享受天伦之乐。

新商业架构师、全网关注用户过亿的现象级IP张琦女士讲道:我们应该在无意义的生命当中,尽量让自己过得快乐一点、幸福一点、圆满一点,你再有钱、再成功、再伟大,在历史学家的眼中不过三页纸。这世界上99.9%的人,来了跟没来一样。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无助和无奈的时候,我们不一定要乐观,也不一定要悲观,我们要达观,要看到本质和通透,就像金庸先生所说,人生无非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看山看水看世界,去丰富自己的体验,见天见地见众生,返而来观自己。你的成长更重要。
人生实苦,悲喜自渡。该如何来度过自己的生命,把苦的人生尽量过得快乐一些?像蔡澜、李银河、张琦这样把宏观看人生和微观过日子灵活结合起来,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样的心愿。
再回头来说几句蔡澜,网上对他对女性的态度颇多微辞,我呢,曾是女性至上主义,后来越来越觉得男女都套着人性的模子,不过彼此彼此、半斤八两,蔡澜跟他所谓的女友,不过就是周瑜打黄盖,我们也没太多必要指责这个老顽童,倪匡直言:“他是俗世中的君子,活得比谁都通透。”怪就怪我们这群俗人还不能理解这份通透。
作者:宫殿楼台,修心养性读闲书,胡思乱想写小文。